古代,四川的十大文学家

佚名
2023-01-07

1.赋圣辞宗——司马相如

司马相如(前179—前118),字长卿,西汉蜀郡成都(今四川成都)人。他是汉大赋的奠基者和蜀学的开创者,也是通《尔雅》、著《凡将篇》的训诂学家,被誉为“辞宗”、“赋圣”,备受历代推崇。其《子虚赋》《上林赋》《大人赋》《长门赋》《哀秦二世赋》《喻巴蜀檄》《难蜀父老》《谏猎疏》《封禅文》等,辞藻富丽,结构宏大,皆为传世名篇。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在历代广为流传。鲁迅在《汉文学史纲要》中指出:“武帝时文人,赋莫若司马相如,文莫若司马迁。”并称赞其赋作为:“不师故辙,自摅妙才,广博宏丽,卓绝汉代。”


2.“西道孔子”—扬雄

扬雄(前53~18)字子云,西汉蜀郡成都(今成都郫都区)人。扬雄是蜀中第一位“百科全书”式的人才,集文学家、哲学家、语言学家、文字学家、历史学家、天文学家于一身。文学方面,他是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辞赋家,与司马相如并称为“扬马”,同列“汉赋四大家”,所作《蜀都赋》《甘泉赋》《河东赋》《羽猎赋》《长杨赋》《逐贫赋》均为汉赋名篇,代表了西汉辞赋的最高成就。哲学方面,他著有《法言》《太玄》,《法言》仿《论语》而作,主要是他个人思想的阐释,他也因此被称为“西道孔子”。《太玄》仿《周易》而作,以玄为构建万事万物的根本,同时不同于《周易》以阴阳二分的宇宙观,《太玄》独创了天、地、人三分宇宙的独特世界观,这是扬雄首创的哲学体系,反映了多元一体的思维模式。语言学方面,扬雄著有《方言》,记录了西汉时期全国各地的方言词汇。文字学方面,著有《训纂》,这是一本识字教材,反映了扬雄深厚的小学功底。史学方面,著有《蜀王本纪》,这是一本记录古蜀国历史的专著,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古蜀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天文学方面,扬雄有《难盖天八事》,成为张衡创立“浑天说”的重要基础。由此可见,扬雄不愧为一个横跨多学科的全才,说他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,绝非过誉之辞。


3.“并迁双固”——陈寿

陈寿(233—297),字承祚,西晋巴西郡安汉县(今四川南充)人,著名史学家、散文作家。陈寿与司马迁、班固齐名,史称“并迁双固”。陈寿编撰的史学名著《三国志》,详叙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,堪称“三国文化”的源头。陈寿虽名义上尊魏为正统,实际上却是以魏、蜀、吴三国各自成书,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,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,互不统属,地位是相同的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合称“前四史”,在“二十四史”中占有崇高的地位。和《史记》《汉书》一样,《三国志》同样也是一本文学名著,陈寿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陈寿在《三国志》里,以人物传记的方式记载了蜀汉“必以人为本”“弘毅宽厚”“赏罚必信”的治国理念和蜀地儒学、经学及其师承流变的情形,对巴蜀历史文化和蜀学、经学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。陈寿还著有《益部耆旧传》《古国志》等作品。《益部耆旧传》记述了巴蜀地区三四百年间的名宦乡贤、名门望族,堪称古代版的巴蜀名人榜。


4.“海内文宗”——陈子昂

陈子昂(659—700),字伯玉,梓州射洪(今四川遂宁射洪市)人。唐代著名文学家、诗人、诗歌理论家,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。陈子昂提倡“风雅”之音,使唐诗的创作风格贴近社会生活实际,奠定了唐诗的壮阔景象,其散文也开风气之先,韩愈称赞他:“国朝盛文章,子昂始高蹈”。陈子昂青少年时轻财好施,慷慨任侠,文明元年(684年)举进士,曾上书论政,为女皇武则天重视,授麟台正字,后升右拾遗。直言敢谏,因反对武后而下狱。曾两度从军边塞,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。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,其诗风骨峥嵘,寓意深远,苍劲有力。代表作有《感遇》诗38首、《登幽州台歌》、《登泽州城北楼宴》等。陈子昂开唐代诗文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先河,其作品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,被后世誉为“海内文宗”、“诗骨”、“诗祖”。


5.大唐诗仙——李白

李白(701—762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。祖籍陇西成纪(今甘肃天水),其父母后迁居绵州昌隆县青莲乡(今四川江油市青莲镇),生李白。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,与杜甫并称为“李杜”,为唐诗双峰之一。李白少年刻苦读书,显露才华,出入蜀中名山。开元十二年(724年),24岁的李白怀着报国之志,辞亲远游,曾任供奉翰林。李白的诗、乐府、歌行及绝句艺术成就极高。其诗雄奇豪放,想象丰富,语言流转自然,音律和谐多变,体现了对自由、平等的追求,是屈原以来最具个人特色和浪漫主义精神的诗人。其诗综合运用想象、夸张、比喻、拟人等手法,从而创造出神奇异彩、瑰丽动人的意境。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,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。代表作有《望庐山瀑布》《行路难》《蜀道难》《将进酒》《明堂赋》《早发白帝城》等。李白的诗歌后来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,在100多个国家流传。


6.“凝练老泉”——苏洵

苏洵(1009—1066),字明允,号老泉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眉山)人,北宋文学家,与其子苏轼、苏辙合称“三苏”,父子三人均名列“唐宋八大家”。苏洵年近三十始发奋读书,潜心研究六经、百家之说,相继撰成《机策》《权书》《衡论》《洪范论》《史论》等名篇。苏洵主张“文贵自然”,要“有为而作”;修史应“遇事而记,不择善恶,详其曲折”,让后世能吸取经验教训,存善去恶。其文章犀利宏辩、折转委婉,《六国论》为其代表作;其散文古朴简劲、凝练隽永,以《木假山记》《名二子说》为典型,可谓字字珠玑、妙语连篇,令人回味无穷。有《嘉祐集》《老泉集》《老泉诗钞》《老泉文钞》等传世。


7.“千古一人”——苏轼

苏轼(1037—1101)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,北宋眉州眉山(今四川眉山)人。毫无疑问,苏轼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,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“全能冠军”,在诗、词、文、书、画诸领域,均是独树一帜的开派宗师。他的诗“出新意于法度之中,寄妙理于豪放之外”,与黄庭坚并称为“苏黄”,共同代表了宋诗的最高成就;他的词开豪放一派,“指出向上一路,新天下耳目,弄笔者始知自振”,与辛弃疾并称为“苏辛”;他的散文代表了北宋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,与韩愈、柳宗元、欧阳修并称为散文四大家,同时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;他的书法位列“宋四家”之首,开创了尚意书风,其中《黄州寒食诗帖》更被誉为“天下第三行书”;他的画开创了“文人画”的先河,并提出了颇有见地的绘画理论:诗画本一体。除此之外,苏轼也是著名的医家和水利学家,留下了《苏沈良方》和杭州的苏堤,更是著名的美食家,以“东坡”命名的美食不胜枚举......苏轼不愧是一位雄视千古的旷世奇才,他不仅是巴蜀文化的骄傲,更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。


8.“冲雅颖滨”——苏辙

苏辙(1039—1112),字子由,又字同叔,晚号颍滨遗老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眉山)人。北宋文学家、宰相,与父苏洵、兄苏轼合称“三苏”,同列“唐宋八大家”。苏辙学问深受父兄影响,博通经史、遍采六经,吸取道家和佛教思想,是北宋中期“三教合一”潮流的代表人物之一。苏辙以散文见长,其散文情文并茂,脍炙人口,代表作有《六国论》《上枢密韩太尉书》《黄州快哉亭记》《武昌九曲亭记》等,苏轼评论其文:子由之文实胜仆,而世俗不知,乃以为不如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,其文如其人,故汪洋淡泊,有一唱三叹之声;而其秀杰之气,终不可没。”苏辙传世的著作有《栾城集》50卷、《后集》24卷、《三集》10卷等。书法传世有《雪甚帖》《车马帖》等。


9.才高学博——杨慎

杨慎(1488—1559)字用修,号升庵,世称杨升庵,明四川新都(今成都市新都区)人。杨慎二十四岁状元及第,然而他本该在二十一岁那年便高中状元,全赖一次意外火灾烧毁了他的考卷,不过真金不怕火炼,两次科举抡元,证明了他的绝世才华并非浪得虚名。杨慎与解缙、徐渭并称为明代三才子,三人之中,公推杨慎 才高学博,排名第一。《明史.杨慎传》称他:明世记诵之博,著作之富,推慎为第一。他确为明代著书最多、最为博学的人,平生著作400余种,不仅冠绝明代,就是在全世界的文人学者中,也是十分罕见的。不仅博学,其诗在明代也获得过赞誉,明代诗坛领袖王世贞称他的诗“凡所取材六朝之冠,固一代之雄哉”,王夫之更目为“三百年来最上乘”。其词、曲,同样有名于明代,杨慎最著名的《临江仙.滚滚长江东逝水》,堪称明词中的名篇。胡薇元《岁寒居词话》也说:“明人词,以杨用修升庵为第一”。除此之外,杨慎对于天文、地理、金石、书画、经史、戏剧、音韵、文字、医学,以及社会和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都有研究,并且都有著述,特别是流放云南期间写了大量关于云南历史文化的大部头著作,对于开发滇中文化,促进云南与内地的交流功莫大焉。另外他与才女妻子黄娥的诗词唱和,也是一段佳话,有《升庵夫妇乐府》五卷传于世。以才高学博冠绝明代的杨慎,不愧为“垂虹挚电、振耀宇内”的一代文杰。


10.“性灵诗宗”——张问陶

张问陶(1764—1814),字仲冶,一字柳门,四川遂宁人。清代诗人、诗论家、书画家。因其故乡遂宁城西有船山,因以为号。因善画猿,亦自号“蜀山老猿”。乾隆五十五年(1790年)进士及第,曾任翰林院检讨、江南道监察御史、吏部郎中。后出任山东莱州知府,辞官寓居苏州虎邱山塘。张问陶是清代乾嘉诗坛大家,一代诗宗,性灵派后期的主将和代表人物。他一生致力于诗、书、画,造诣精深,其诗天才横溢,被誉为清代“蜀中诗人之冠”,诗作5000余首,今存3500余首,表现了他独特的思想个性和艺术风格。对于诗歌创作,他主张抒写性情,强调独创,反对摹拟。撰有《船山诗草》。与袁枚、赵翼合称清代“性灵派三大家”,与彭端淑、李调元合称“清代蜀中三才子”。《清史稿.文苑传》赞之曰:“国朝二百年来,蜀中诗人以张问陶为最。”戴吉双在《四川儒林文苑传》中亦赞问陶:“固李太白、苏东坡、虞伯生、



本文由繁星读文网整理发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对刊发有意见请告知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


【编辑:杨军,审稿:阑石】

阅读2137
分享
写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