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下一颗种子,盼它生根,盼它发芽,盼它绽放娇艳的花瓣。
——题记
穿打补丁的衣服,应该是二三十年前的事儿了,然而小芸穿的衣服,就带着几个明显的补丁,在一众穿戴整齐的学生当中,显得那么格格不入。
小芸是我的学生,是这一届刚入校的学生,而且是我带得最艰难的学生。
接班的第一天,我第一个盯上的就是她。当时小芸10岁左右,刚步入上四年级。她衣服带着大大小小的补丁,很扎眼,头发也总是乱糟糟的,显然没有打理的习惯,而且面色也很不好,泛着不健康的黄。
仅仅两天时间,我就又发现小芸几个新的问题。小芸的成绩一塌糊涂,作业呢,三催四请下才姗姗迟来,而好不容易“请”来的几行字,潦草得跟天书一般。更糟糕的是,她在上课期间,睡觉是家常便饭,一不留神就趴在课桌上迷糊了。下课期间也不见她活跃,连厕所也很少去,就呆在自己的活动范围,不与任何同学交流。
脱贫攻坚,不曾漏一人一户,小芸家不至于穷到这般地步啊!带着满心的疑问不解,我将家访的第一站,确定在了小芸家。
家访的结果令人惊讶:小芸家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,家境虽然普通,但也不至于常穿打补丁的衣服。小芸的状况源自于家人重男轻女的思想,在我说明来意后,她的家长甚至更期待她退学,学着补贴家用!这样的情况,在当今社会已不多见,可偏偏让小芸摊上了。
小芸是不幸的,就像一颗被人忽视的种子,因为营养和水分的流失,逐渐干瘪。返程的路上,我反复叮嘱自己:必须帮助她,必须改变她!我要重新将她撒进肥沃的土地,慢慢呵护她成长。
之后,我隔三差五就去家访,向她的家人宣传《义务教育法》,我晓之以理;例举女孩子的孝顺事例,我动之以情。我甚至这样比喻:当你们老了,小芸会是你们的拐杖;当你们病了,小芸会是你们的药罐。
也不知是家长碍于老师的面子还是真的被说服,经过我长久的坚持,小芸终于不再穿打着补丁的衣服了。我至今都清楚地记得,小芸第一次穿洁净衣服进教室那一刻,她的身子挺得很直,嘴角有一丝不易觉察的笑,脸上的表情也生动了起来。我看着逐渐改变的她,心里自然有一些小激动,慢慢地,我也笑了。
外在形象的改变也慢慢牵动小芸内在的变化:三五天之后,小芸不再拖欠作业了,课间活动期间也会关注同学之间的游戏了。我知道,小芸心里的冰开始渐渐融化了。
过了半把个月,我发现小芸的身体状况依然如故,营养的长期缺失导致她的面色总是泛着蜡黄色。我知道,我是没有资格去改变人家的一日三餐的,但城里孩子又没有农村孩子那样的营养餐。
在反复的思索中,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方法,知道我该怎么办了。
那年冬天仿佛来得早了一点。那个早上,踏着寒气,我依然是第一个走进教室,打开灯,照例将一盒牛奶和一个面包放在了小芸的桌子上。
忽然,我听到后排座位发出了悉悉索索的声响,扭头一看,脱口而出:“小芸?”
“老师……”她双脚不自觉地蹭着,双手也摩擦着,而脸色红彤彤的,显然是冻的。
我快步走过去,脱下外套裹到她身上,声音也不再严厉了:“这么冷的天,咋来这么早?”
她低下了头,试图将自己缩成更小的一团,双手继续不自觉地摩擦着,“我想知道,是谁每天……”
后面的声音很低,带着隐隐的哭腔。短暂的沉默后,她朝我弯下腰。鞠躬敬礼。我赶紧扶着她,心疼地说:“好好念书,靠知识改变命运。”
她抬起头,眼里盈满了泪花,没发声,咬着嘴唇,重重地点了点头。
下午批改作业的时候,一个本子的封面令我眼前一亮:“作业本”三个字上方的空白处,有这样一行字——“让知识改变命运”,后面还有三个感叹号!
这句话不是印上去的,是写上去的,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着主人内心的坚定,而本子的主人正是小芸。
我知道,我种下了一颗种子。
【编辑:杨军,审稿:阑石】